概要:初期成果——一篇总课题研究论文。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颠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之孙,重黎和其弟吴回先后任火王和祝融,不仅司火,还现象授时。尧舜禹时期,楚族祖先一直担任掌管天地的大官,现象授时,指导农业生产。祝融之后经不断繁衍产生了许多新的民族,其中一支在夏商激烈争斗之际,慑于商王朝的压迫离开故土从新郑一带出发,沿现今河南郑县、叶县古道,辗转至浙川,后逐渐南迁至荆山地区、汉水流域和当地土著相融合。由此,在长江中游地区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楚族。商纣时期,楚人在其部落首领鬻熊的领导下采取与西周联合的政策,并在伐纣灭商过程中成为周王的开国元勋之一,鬻熊被周王称为楚子。此时,鬻熊定都于丹阳,建立起自己的政治机构,奠定立国思想,成为楚国之前身。后来,周王封鬻熊之后熊绎"以子男之田,姓芈,居丹阳”,疆域为五十平方里,正式成为诸侯之国,楚族便由此立国。楚人以此为起点,“筚路蓝缕”、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熊绎五传至熊渠时,楚国开始向东扩张。春秋之时,楚王熊渠十一传熊通自立为楚武王并乘势进取,占据了今川鄂交界的广大地区,又开拓“汉江之南”,慑服汉东诸国。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郅,时楚已拥地方千里。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三年后,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扩疆拓宇、扬威称霸、饮马黄河、问鼎洛
探寻荆楚文化,弘扬凤凰精神——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http://www.jxzl8.com
工作进行到这一步,学生们面对自己获取的大批资料,感到茫然了!怎样分析处理这些资料呢?有同学马上指出应按照开题论证时专家提出的“以抓住最本质的问题为前提,理清思路”的建议来进行,即抓本质的问题→理清思路→精选资料→形成观点→撰写论文或报告。经过讨论,如“历史文化”课题确定以《楚族的立国与兴盛》为主题:“历史文物”课题组确定以《荆楚凤文化溯源》为主题,如此等等。随后,教师要求各子课题组每个同学必须根据主题自选材料,及时尝试撰写一篇小论文。
星期一,同学们的小论文一篇篇交来了,虽然还显稚嫩,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总课题组对所有小论文的素材、观点、推理、结论等进行了综合、提升、归纳、提炼、加工,经指导老师指点围绕研究主题终于完成了一项课题研究的初期成果——一篇总课题研究论文。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颠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之孙,重黎和其弟吴回先后任火王和祝融,不仅司火,还现象授时。尧舜禹时期,楚族祖先一直担任掌管天地的大官,现象授时,指导农业生产。祝融之后经不断繁衍产生了许多新的民族,其中一支在夏商激烈争斗之际,慑于商王朝的压迫离开故土从新郑一带出发,沿现今河南郑县、叶县古道,辗转至浙川,后逐渐南迁至荆山地区、汉水流域和当地土著相融合。由此,在长江中游地区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楚族。
商纣时期,楚人在其部落首领鬻熊的领导下采取与西周联合的政策,并在伐纣灭商过程中成为周王的开国元勋之一,鬻熊被周王称为楚子。此时,鬻熊定都于丹阳,建立起自己的政治机构,奠定立国思想,成为楚国之前身。后来,周王封鬻熊之后熊绎"以子男之田,姓芈,居丹阳”,疆域为五十平方里,正式成为诸侯之国,楚族便由此立国。楚人以此为起点,“筚路蓝缕”、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熊绎五传至熊渠时,楚国开始向东扩张。
春秋之时,楚王熊渠十一传熊通自立为楚武王并乘势进取,占据了今川鄂交界的广大地区,又开拓“汉江之南”,慑服汉东诸国。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郅,时楚已拥地方千里。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三年后,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扩疆拓宇、扬威称霸、饮马黄河、问鼎洛郊,“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此时“楚介江淮”,(汉水、淮水、长江中游)跃居五霸之首。
终春秋之时,楚国已为中华大地上最强大的国家,泱泱大国,雄踞南方,势盖诸霸,威震北国。
战国前期,楚仍顺势发展,在南方大力开拓。楚威王时,东取越国浙江以西地,使江东沃野为楚所有,再南遣庄跻入滇,扩地数千里。
战国时,楚国的疆域,以司马迁之说已包有三楚:西楚(淮北、陈、汝南、南郡等地),东楚(彭城以东、东海、吴越、广陵等地),南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楚国疆域最大时为楚怀王初期,东面、南面尽于海;东北达山东莒县、泰安;北抵河南太康,襄城、鲁山;西北至陕西秦岭以南;西抵四川铜梁,荣经及方南雄楚;西南到广西桂江流城,淮水,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几乎统一了整个中国的南方。楚国政治军事的日益强大和国力的迅速昌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楚国疆域的不断扩张,促进了楚国的开放性以及与其他各民族的融合,带来了经济与荆楚文化的高度繁荣。
二、荆楚凤文化探源
凤文化是荆楚文化的精髓,它产生、发展于文化繁荣的荆楚之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其实,龙与凤作为前古先人的图腾,早在举夏新石器时代几乎同时伴生。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凤亦称之为“凤鸟”“凤凰”,它缘起于古代先民对鸟的崇拜,反映了人们对于禽鸟“沟通天地”自然功能无比尊崇和慑服的敬畏心理。作为一种被神化,美化和理想化的鸟的形象——凤凰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以较为完善的造型而普遍出现在了中原沃土上,但它却是在我们楚人祖先将它由中原带至荆楚之地后,才真正创造发展成为与龙文化相媲美的凤凰文化。
楚人崇凤,实源于其特殊的社会心理,它与楚族祖先从中原迁至南方后艰苦创业,建家立国的特殊经历,及其在同中原各国与周室关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分不开的。当时,楚人在夏商之际由中原迁入荆山一带蛮荒之地后,一直被华夏之国视为“荆蛮…‘楚蛮”,楚人不服,反以蛮夷自居以抗“礼”北上。东周时期熊绎五传至熊渠开始大举向东扩展,便与周分庭抗礼,宣布“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春秋之时,楚王熊渠十一传至熊通更“欲以观中国之政”,要自立为王并大势进取,“始开濮地而有之”而威震周室。这种传统的对立意识反映到文化领域,便构成“你崇龙我便崇凤,但我仍然敬龙”的文化心理。具体表现在楚人“敬龙而崇凤”上,叶公好龙的典故便反映了这种心态。由于楚人实为黄帝之后,是最早发祥于中原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先进文化的部落,自然禀承了华夏文明的传统。因此,既然是龙的传人,敬龙即尊祖。然而,楚人所特有的独立意识与创造精神决定了他们必然要从龙与凤中选择凤并将它神化、美化,以塑造新的偶像来寄寓自己的理想。楚人“崇凤”还反映在“凤智胜于龙威”的文化心理上。如果说龙是力量的象征,那么在楚族人的心里,凤是本民族美的化身。凤凰外形取禽鸟之长,集羽族之美,五彩相和,体态高洁华贵,品质集德、义、礼、仁、信于一身。除了美丽绝伦,凤还是智慧的象征。在楚墓出土文物中有许多龙凤共处的图案,其中有一幅“龙凤相蟠纹绣图”以龙凤相斗为主题:一只凤大步向前追逐一条龙,龙反身作躲避状;再有长沙楚墓出土的文物“龙凤人物御舟”帛画中,一男子头戴高冠,手持缰绳,站立在龙身上。男子背后的舟尾上凤凰单腿站立昂首视后,一路警戒,保证安全。这些便是“凤智胜于龙威”的心理在艺术上的表现。正因为楚人崇凤,便将凤喻为楚王,就如晋文公自喻为龙一样,楚庄王将自己自喻为凤,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楚王以己与凤作比,加之伟人屈原及之后的文人艺术上渲染,从此,便为凤文化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使之成为荆楚文化中最具永恒魅力的绚丽的景像。正是这样,凤凰文化经过数代楚人的浸润和陶冶,不断被人赋予了愈益瑰丽多姿的文化内涵,从而展示出高翔远引,独立独行,展翼雄飞,声震九垓的意象特质和摄人心魂的美感。
三、弘扬凤凰文化精神
了解楚族立国与兴盛的历程和荆楚凤凰文化探源,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那种坚忍不拔,志存高远;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如何深深融入凤凰文化之中的。随着荆楚凤文化的积淀、扩展与丰富,世代延续,逐渐升华,稳固的凤凰精神成为一种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传给后人。探寻凤凰文化就是要精心摄取其精神风貌,完美心态、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中的优秀特质,以弘扬凤凰精神:对自我,要像凤凰那样,“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不与燕雀为群”而具有超越自我、品洁行芳的心性;对他人,要像凤凰那样“拔毛御风雪,抠眼变神灯,啄岩填湖水,自焚求更生”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对社会,要像凤凰——我们祖先火神祝融,生前能“光融天下”,死后化为火鸟变为火凤凰那样,具有燃烧自己、光耀人间的奉献精神;对事业,要像凤凰那样敢于飞越天池,扶摇直上九万里,击水拍浪三千里,而具有不断开拓,拼搏进取的精神;对理想,要像凤凰那样,有博大的心胸,无比的包容性,追求龙与凤的融合——“龙凤呈样”的完美理想,而具有关怀民族和睦、人间祥和的博爱精神。总之,凤凰精神是我们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尚的人文情怀,弘扬凤凰精神将能赋予我们立国、立民、立人之本和开拓创新之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研究性学习